边坡支护常用的结构类型
1.重力式挡墙是为防止土体坍滑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重力式挡墙主要依靠石砌圬工或水泥混凝土的墙体自重来抵抗土体土侧压力的挡墙。在公路工程中广泛用于支承路堤填土或路堑边坡,以及桥台隧道洞口及河流堤岸等。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8m,岩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
2.扶壁式挡墙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
3.悬臂式围护结构依靠足够的入土深度和结构的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和结构安全。悬臂式结构对开挖深度很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对相临的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悬臂式围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
4.锚喷支护是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既可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使用,也可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支护或衬砌。
5.坡率法是指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无需对边坡整体进行加固而自身稳定的一种人工边坡设计方法。
构造要求:
(1)实体护面墙
①厚度视墙高而定,一般采用0.4~0.6m,底宽一般等于顶宽加H/10~H/20;单级护墙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5m,多级护墙的总高度一般不超过30m。边坡支护工程
②沿墙身长度每隔10m设置一道2cm的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在泄水孔后用碎石和砂做成反滤层,以排除墙后排水。
③修筑护面墙前,对所有的边坡清除风化层至新鲜岩层,对风化迅速的岩质(如云母岩、绿泥片岩等)边坡,清挖出新鲜岩面后,应立即修筑护面墙。
④顶部应用原土夯填,以免水流冲刷。
边坡支护主要结构形式
1重力式挡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扶壁式挡墙
扶壁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其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地基。适用于缺乏石料及地区。一般在较高的填方路段采用来稳定路堤,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
在深基坑工程中边坡支护方案有其适用范围,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很高,但预应力锚索边坡支护技术的施工简便、施工期短、成本低和容易和管理,能很好的利用岩土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边坡的安全。
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通常应用于城市的中高层建筑,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率也在逐步增加,因此相邻工程的深基坑距离通常较近,所以施工的安全性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问题。边坡支护工程
坡施工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根据各工点工程立面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